【記者吳依憬/台北報導】夏天氣溫不斷攀升,加上台灣地處亞熱帶,以及都市化地形所造成的空氣不易流通…等,正中午的時間若是待在戶外,簡直猶如在烤箱一般難受。不少人因此而出現頭暈、胸悶、猛喝水卻口渴難消的「傷暑」症狀。
開業中醫師江振鈺指出,一般常見的傷暑症狀有:頭重、頭暈、口渴、胸悶、噁心、汗多、食欲不佳、四肢無力、臉色潮紅甚至小便赤短等。
當周圍環境氣溫升高到一定程度,加上濕度高,通風不良時,人體的蒸發散熱受阻;或是身體內部的維持衡定系統不能發揮功能,而蓄積大量熱能,身體無法排汗,體溫調節中樞造成體內核心溫度過高,就會有「中暑」的情形發生。
在西醫裡依嚴重程度不同,可分為:熱痙攣、熱衰竭及熱昏厥。
江醫師表示,在中醫的治療中,分辨患者暑熱情形之不同,而分別採用下列合適之藥方: